首页  学院概况  学科建设  研究生教育  师资队伍  本科教育  实践教学  教学科研  国际交流  学生工作  党团建设  就业信息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学生工作>>学生动态>>正文

主题班会 | 心承古韵·启智润心——以传统文化奏响情绪管理“协奏曲”
2025-06-03 18:39  

当千年鼓韵敲开情绪之门,当笔墨纸砚化作心灵药方,传统文化便不再是书本里的符号,而成为滋养当代学子心灵的源头活水。近日,国际文化旅游学院以心承古韵·启智润心为主题,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班会系列活动。学院各班级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情绪智慧,将非遗文化、礼乐精神、道德自省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,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场场沉浸式的心灵SPA”,在文化传承中探索情绪管理新路径。

传统文化蕴智慧:

解锁心灵的非遗密码

本次系列心理班会跳出了传统说教模式,将目光投向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,从中提炼情绪管理的智慧密钥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大学生群体普遍面临学业、人际等多重压力,情绪问题不容忽视。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以艺养心”“以礼修身”“天人合一等理念,恰恰提供了疏导情绪、涵养心性的宝贵资源。


鼓振心源:礼乐智慧赋能情绪释放

旅游管理2301班以中华礼乐精粹为媒介,开启一场深度情绪赋能实践。班会溯源《礼记·乐记》鼓之以雷霆,奋之以风雨的传统智慧,揭示鼓在华夏文明中超越乐器的本质——它是凝聚群体精神的图腾,更是激发与疏泄个体情感的古老密钥。活动巧妙融合现代心理学与《黄帝内经》七情致病理论,引导学生科学认知情绪谱系(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)及其压力源。核心环节鼓韵传声令通过节奏化协作传递(如此鼓传递勇气),在语言与动作的复现中强化情绪表达的清晰度与团队情感共鸣;而鼓绘心弦则引导学生将抽象情绪(焦虑之红、平静之蓝)投射于鼓形画布,完成从内在感受到外在符号的视觉解码,深刻促进自我觉察与共情理解。最终以《周易》鼓之舞之以尽神为结,提炼出觉察接纳调节的情绪管理三步真谛,在千年礼乐的回响中,为当代学子找到一条以文化节奏疏解情志、实现身心共振的实践通途。

墨韵抒怀:书法艺术架起情绪桥梁

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艺术价值远不止于文字书写。旅游管理类2402班生动诠释书法是笔尖上的舞蹈,是情感的流露与心灵的映照。学生们执笔挥毫,将苏轼事如春梦了无痕的豁达融入墨韵,在楷书的规矩、行书的闲逸、草书的奔放、隶书的沉稳、篆书的古拙中,体会不同书体承载的文化情感。通过专注运笔、结构布局与气韵把握,学生将喜怒哀乐凝于字里行间,实现情绪的具象表达与压力宣泄,让每个字都出个性,架起连接内心世界的艺术桥梁。

纸艺疗心:剪纸美育浸润心灵花园

我院21级、22级及旅游管理类2401班的学子们,则探索了剪纸艺术与心理健康的融合。班会引导学生理解剪纸不仅是非遗文化符号精致美观的纹样,更是专注解压、情绪表达与释放、提升自我价值感、激活感官认知以及促进社交联结的有效工具。活动中,纸留美好环节尤为亮眼,学生以小组为单位,用剪刀去代表不美好情绪的图案,或在纸上创作情绪表情包,在动手协作中完成情绪的转化与积极心理能量的创造。

礼韵修身:道德自省引领情绪澄明

酒店管理2301班深植情绪管理的道德维度,核心聚焦道德自省与其实践路径。引导学生通过情绪日记追踪、反思自身情绪及其触发点,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关键性的道德自省——主动审视情绪表达中的道德内涵,评估其对他人与集体的潜在影响,从而提升道德敏感性并引导其正确抒发情绪。同时,主张运用换位思考化解人际冲突、投身志愿服务等利他行为调节情绪并增强社会联结、协力营造积极集体氛围防控负面情绪蔓延。这些方法共同构成了在道德框架内实现有效情绪管理的实践体系。

五育融合育新人:

文化自信润泽心田

本次心承古韵·启智润心心理班会,不仅是一场场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,更是一次次深刻的文化寻根与自信之旅,真正实现了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,发挥魅力,抒怀解闷。学院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教育的融合路径,引导学生在传承中华文脉的同时,修炼平和乐观的心态,培养健全的人格,为讲好中国故事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奠定坚实的身心基础!

文章来源|谢梓涵

图片来源|融媒体创影设计部

本期编辑|金姝含

初       审|陈双

复       审|曾祥喆

终       审|许德玲,付明明



版权所有:吉林外国语大学-国际文化旅游学院

地址:长春市净月大街3658号---综合楼            技术支持:信息技术中心